一記槍聲,最終將把特朗普送回美國總統(tǒng)寶座?
7月13日,美國前總統(tǒng)、2024年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舉行的競選集會現(xiàn)場發(fā)生槍擊事件。
(特朗普帶傷講話并展示受傷耳朵 來源:NBC)
一名20歲的男子從距離特朗普約180至275米的一棟樓上用一支AR式步槍發(fā)射了多達八發(fā)子彈,其中一發(fā)擦著特朗普的耳邊而過。暗殺未遂,但該刺殺行動造成1人死亡,2人重傷。
(特朗普最新支持率 來源:Polymarket)
預測平臺Polymarket的“2024美國大選”預測顯示,截至北京時間7月14日11:10,特朗普的勝率一度為71%,截至7月19日仍為63%,而拜登僅為5%。
7月18日,美國媒體Axios報道稱,“幾位民主黨高層私下透露,來自黨內國會領導人和親密朋友的越來越大的壓力將說服拜登總統(tǒng)決定退出總統(tǒng)競選?!?/span>
而對拜登來說,糟糕的是拜登7月17日在拉斯維加斯的首個活動后,新冠檢測結果呈陽性。而此前反對并在其社交平臺封殺特朗普的扎克伯格,已見風使舵公開贊譽特朗普。
從上臺以來就推進協(xié)同盟友從供應鏈上孤立中國,搭建芯片四方聯(lián)盟、印太框架供應鏈圈子的拜登及追隨他的供應鏈盟友作何感想?
打7月13日,特朗普遇刺后,在被護送下臺時仍揮舞著拳頭大喊“戰(zhàn)斗,戰(zhàn)斗,戰(zhàn)斗!”這一幕不只特朗普吸睛,也吸引了更多選票。
眾多國會共和黨人預測,特朗普集會槍擊事件將鞏固選民對其的支持,并在11月激發(fā)更多選民基礎,為特朗普重返白宮鋪平道路。“特朗普總統(tǒng)在這次襲擊中幸存,這意味著他剛剛贏得了選舉?!?威斯康星州共和黨人德里克·范奧登如此解讀。
(支持特朗普的紅色遙遙領先支持拜登的藍色 來源:Polymarket)
美國大選經驗表明,得搖擺州者得白宮。2024年大選中,特朗普在七大搖擺州的民調顯著領先。賓夕法尼亞州作為此次槍擊事件發(fā)生地,也是七大搖擺州之一,特朗普在該州目前領先約4個百分點。
共和黨內部的溫和派或在初選過程中對特朗普態(tài)度模糊的派別,可能會受到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遇刺后,馬斯克表示全力支持特朗普。特朗普團隊接下來可能會聯(lián)系更多猶豫不決的共和黨人,借助全國性支持的氛圍宣布背書。
(馬斯克為支持特朗普發(fā)聲 來源:X)
這可能幫助特朗普鞏固共和黨內部溫和派的支持,甚至贏得一些獨立選民的支持,尤其是華爾街的金主。
馬斯克針對這次槍擊事件在社交媒體上一連發(fā)表多篇推文,全力為特朗普站臺。原本有民主黨內部分人希望拜登退選,但現(xiàn)在民主黨的民調下降,換誰都贏不了特朗普,可能會加強黨內共識,讓拜登繼續(xù)參選。
在特朗普的任期之中,特朗普發(fā)動了“全球經濟史上最大的貿易戰(zhàn)”,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根據(jù)301條款對價值6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征收關稅,以迫使中國改變其“不公平貿易行為”。2018年7月6日,美國又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征25%的關稅。
如今,被特朗普提名為副總統(tǒng)人選的共和黨政客萬斯發(fā)表演講時充滿了火藥味,“我們要同中國打一場戰(zhàn)爭”這是否就是特朗普意愿的代表?
(特朗普與其提名的副手萬斯 來源:CNN)
此前,他5月在CBS節(jié)目上曾說要保護美國工業(yè)免受所有競爭,“我不喜歡中國。我不喜歡中國奪走了許多美國人的工作。我們生產的東西不夠多,因為我們經常奉行荒謬的外交政策。我們必須更加自力更生。”
萬斯表示,應對中國商品廣泛征收關稅,不僅僅是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
2016年首次競選總統(tǒng)時,特朗普誣稱“美國制造業(yè)正在被掏空,工人正在失業(yè),因為中國”,他向選民保證,他將利用自己的談判技巧為美國工人爭取更公平的待遇。
特朗普4年任期,提出“四步計劃”使中國貿易“讓步”:
①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②在知識產權和強制技術轉讓問題上與中國對峙;③敦促中國取消出口補貼并改善勞工和環(huán)境標準;④降低美國企業(yè)稅率以吸引對美國制造業(yè)的投資。
特朗普在隨后發(fā)動了對華貿易戰(zhàn),宣布對超過5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征收關稅,并且開始打擊中國企業(yè)華為、TikTok以及微信等。
特朗普在總統(tǒng)任期內與中國開展貿易戰(zhàn),對價值約3800億美元的數(shù)千種產品征收關稅。他對特定產品清單上的中國進口產品征收的稅率約為10%至15%。而中國則同樣用高關稅反擊。
目前,正在再次競選總統(tǒng)的他認為拜登政府的新關稅政策不足以和中國競爭。他在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提出了如果11月份再次當選,會再次對中國加征關稅。他不僅呼吁對所有中國商品征收60%的關稅,他還將對所有價值3萬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征收至少 10% 的關稅。
這比他當年與中國開展貿易戰(zhàn)時的政策更加激進。他還提議削減聯(lián)邦所得稅,轉而依靠關稅來獲得收入。
與此同時在特朗普時期,根據(jù)其發(fā)布的行政命令也將不少的中國企業(yè)納入“實體名單”,其中包括美國國防部實體清單,對中興和華為進行制裁,以及誣蔑中國新疆人權問題和其他實體清單。
國防供應鏈和科技供應鏈:從2019年到2021年,美國國防部和商務部多次對中國企業(yè)和個人實施制裁,涉及華為、中芯國際等知名企業(yè),理由多為國家安全和防范中國技術擴張。
這些制裁措施包括對華為和中芯國際等公司的出口限制,以及將多家公司列入實體清單。這些措施的目的是削弱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力,尤其是在5G技術和半導體制造方面。
涉疆供應鏈及窮疆遏華:特朗普政府以“人權問題”為由,對涉及新疆的多家公司實施制裁,禁止進口其產品,聲稱這些企業(yè)參與了強迫勞動或其他侵犯人權的行為。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也發(fā)布了多個限制令,禁止從這些公司進口產品。
(2020年特朗普發(fā)表涉及新疆演說 來源:CNN)
2020年6月17日,特朗普簽署了《烏伊爾人權政策法案》,基于自導自演的謊言,對所謂參與侵犯少數(shù)民族人權的中國官員實施制裁,包括資產凍結和拒發(fā)簽證。
在2020年,特朗普政府加強了針對強迫勞動的執(zhí)法,特別是與新疆有關的工作。這些措施的一部分是成立了跨部門聯(lián)席強迫勞動執(zhí)法工作組(Forced Labor Enforcement Task Force, FLETF),其成員包括國土安全部、國務院、財政部、司法部、勞工部以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代表。這一工作組旨在監(jiān)控和執(zhí)行禁止通過強迫勞動生產的商品進入美國的法律。
2020年6月,英國G7峰會上,特朗普政府強調了新疆問題的嚴重性,并呼吁國際社會共同應對。這一呼吁得到了包括英國在內盟友的響應,他們在聯(lián)合國發(fā)表了聯(lián)合聲明,誣蔑中國所謂在疆侵犯人權行為。
2020年5月和9月,在多次演講中,特朗普惡意中傷中國政府在新疆的行為,誣蔑中國存在“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他呼吁國際社會關注新疆的人權狀況,并采取行動。特朗普政府呼吁美國企業(yè)加強對供應鏈的管理,確保不使用通過強迫勞動生產的商品,并鼓勵企業(yè)退出涉及新疆的供應鏈。
與拜登的依賴于將國際盟友聯(lián)合起來截然不同的是特朗普更喜歡單打獨斗的姿態(tài)。
7月19日,特朗普在密爾沃基共和黨全國大會上向座無虛席的觀眾發(fā)表的 90 多分鐘演講,可以看作是加倍推行充滿經濟民族主義的“美國優(yōu)先”議程,這也讓美國的其他貿易伙伴意識到可能會出臺新的保護主義措施。
“我們長期以來一直被其他國家利用,他們經常被視為我們的盟友。我們失去了工作和收入,他們得到了一切,并摧毀了我們的企業(yè)。四年前我就阻止了這種現(xiàn)象,我會再次阻止它,”特朗普說。
特朗普特別承諾將使用“稅收、關稅和激勵措施”來幫助美國汽車行業(yè),“不會允許在墨西哥、中國或其他國家建造大型汽車制造廠”。但他也承諾將取消促進電動汽車普及的規(guī)則,而電動汽車正是拜登氣候計劃的核心。
這些盟友其中就有墨西哥,日本。而對美國亞洲盟友日本來說,對于特朗普的勝選如臨大敵。在2017年特朗普首次當選總統(tǒng)后,立即對主要貿易逆差國采取施壓措施,而首先打壓的目標不是中國,而是日本。
(特朗普支持者 來源:金融時報)
而且特朗普一上任就退出了奧巴馬與拜登時期構筑的排華貿易與供應鏈圈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2023年,特朗普在競選活動上宣稱,當選后就退出拜登的“TPP2號工程”——排華貿易與供應鏈圈子IPEE(“印太經濟框架”)。尋求孤立中國并與美國共建印太科技供應鏈圈子的日本,太擔心又被特朗普再次拋棄。
特朗普于2023年11月18日在艾奧瓦州的競選活動中表示,如果他再次當選總統(tǒng),將終止拜登政府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他批評IPEF是“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TPP)的翻版,認為該協(xié)議會削弱美國制造業(yè)并導致失業(yè)。他強調,一旦上任,將立即廢除這一協(xié)議。
拜登政府于2022年5月啟動了IPEF,旨在通過四大支柱(供應鏈、清潔經濟、公平經濟和貿易)促進印太地區(qū)的經濟合作 (CSIS)。該框架希望通過促進清潔能源、提升供應鏈韌性以及打擊腐敗等措施,增強地區(qū)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盡管IPEF在供應鏈、清潔經濟和公平經濟三個支柱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貿易支柱方面遇到了挑戰(zhàn)。許多國家對勞工和環(huán)境標準的嚴格要求表示不滿,這使得談判陷入僵局。特朗普表示,這些嚴格的要求將導致更多的美國制造業(yè)外包到亞洲,從而損害美國工人和企業(yè)。
在2023年11月16日于舊金山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上,拜登政府公布了IPEF的最新進展。各國領導人共同宣布了供應鏈和清潔經濟協(xié)議的主要成果。這些協(xié)議包括建立供應鏈委員會和危機響應網絡以增強供應鏈的韌性,以及推動區(qū)域內的清潔能源合作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貿易專家和商業(yè)團體認為,由于美國即將進入總統(tǒng)選舉年,政治因素可能使IPEF談判更加復雜。拜登政府需要繼續(xù)努力,確保IPEF在應對這些挑戰(zhàn)的同時,能夠保持各成員國的信心和合作。
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副教授張望接受觀察者網采訪時指出,特朗普連任會對盟友與中國的關系造成何種影響,取決于特朗普如何看待拜登的對華政策。如果特朗普認為拜登對中國過于強硬,選擇對中國采取稍微溫和的政策,日本就將實施“戰(zhàn)術性對沖戰(zhàn)略,對中國同樣采取更溫和的策略”。
然而,如果特朗普認為拜登的對華政策過于軟弱,需要調整,那么日本將很樂意繼續(xù)保持目前對中國的戰(zhàn)略平衡政策,“遏制中國軍隊進入西太平洋”。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國際關系助理教授柳庸煜表示,“如果特朗普新政府以利己主義的方式行事,試圖以損害韓國利益為代價實現(xiàn)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么(韓國)國內可能會有人質疑韓國與美國的密切安全合作,從而要求(政府)重新調整對中國的立場?!?/span>
參考資料:
《特朗普勝選幾率加大,美盟友考慮重調對華政策》 觀察者網 劉程輝
編輯:管一